查看原文
其他

让你自卑的「人生赢家」们,心里是怎么想的? | 鉴别没有安全感的人

2016-03-25 青葙 何为 友心人



小友说:相信我们都会在身边遇到一些人生赢家。他们有令人羡慕的人生,让人嫉妒的每一天。看着他的朋友圈,与他一起生活,你会倍感空虚,甚至让你产生自我怀疑:我的人生为何会这么暗淡……

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统称为:



虐“狗”



呜呜, 谁叫我是狗?


虐“狗”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,如果把关注点放在“狗”上,也许一个“惨”字就能讨论完了。但我们把目光转向虐狗人,那些人生赢家上,他们是真的很成功呢?还是想虐你而已呢?

 

事实证明,如果拥有一系列简单的探测工具,你不仅可以让自己觉得好过的多,也能认清这些所谓“人生赢家”的弱点和虚伪表象。





与弗洛伊德同时期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学家——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(Alfred Adler),他创造了术语 “自卑情结” 来形容那些寻求优越感的虐“狗”者,他们只是为了掩盖心中的恐惧。


据阿德勒的说法,部分觉得低人一等的人通过阿德勒所说的“寻求优越感”来代偿自己的自卑感。这些内心不安全的人们,唯一能觉得快乐的方式就是让别人一下子感到自卑和不高兴。对于阿德勒来说,寻求优越感是神经症的核心问题。





我们现在认为热爱“晒命(粤语:显摆)”是自恋人格紊乱的一项特征,非正常的发展使得一个人不断地寻求提高自尊的办法。

自恋者可以分为两种

  • 一种是浮夸的人(感到超级高高在上)

  • 一种是脆弱的人(不虚张声势,感到虚弱和无助)


有人认为这两种自恋者自尊水平都比较低,但是浮夸的自恋者可能更擅长表面功夫。其实无论是哪种情况,当你身边有人让你觉得自卑时,很可能是他自己的自尊在作怪

 

自恋虽然很少到达病理学的地步,但是多多少少它能描述出一个人的特性。一些人格研究者更愿意使用“显性自恋”和“隐性自恋”来替代“浮夸”和“脆弱”,能让你学习到更多每天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自恋类型。

自恋者同样可以分为两种

  • 显性自恋者:浮夸的人

  • 隐性自恋者:脆弱的人



英国德比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斯·布鲁克斯(James Brookes)决定调查“自恋”的人们在两个方面看待自己:

  • 自尊水平

  • 自我效能(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主观判断)


他用了一组大学生的数据,分析了显性跟隐形自恋、自尊水平、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。布鲁克斯发现:

  • 显性自恋有更高的自尊水平:他们需要感到“特别”这一行为似乎对于吹嘘自我的个体来说是最重要的;

  • 隐性自恋者则表现出了更低的自尊分数。

 

再来看自我效能,比起他们更加高敏感和不安全的搭档来说,显性自恋者同样也分数更高。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显性自恋者来说,他们需要凌驾他人之上的权力,这看起来给他们自己可以无所不能的感觉。





布鲁克斯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,能够补足自恋型人格的描述。他指出:缺乏安全感也是一种自恋的内在表现。在以下四种虐狗的情形里,除了被虐的你产生了不安全感,你有没有留意到对方也是缺乏安全感的呢?

 

1. 不安全类型的人会让你对自己也感到不安全

当你开始质问自己的价值的时候,你附近是有谁或哪种类型的人时常出没?如果你能发现这一点,这的确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。如果你基本上不会感到不安全,只是有某类人出现的时候才会感到不安,很有可能就是这些人把自己的不安投射给了你。


2. 不安全类型的人需要展示ta的成就

成就感对于缺乏安全感的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因此需要展示出自己的成就来让他人相信,他们做的事情是非常有价值的。或许你会因为他们展示出来的光鲜亮丽而受到打击,但你也可以这样想:小到在菜市场砍价成功,或大到成为年级第一,也许你也有他们念念不忘挂在嘴边的各种成就,只是你没有发现,并不热衷于显摆而已。(暂且是吧?)


3. 不安全类型的人经常谦虚自夸

谦虚的自夸看起来是一种自我贬低,实则还是在自夸。也许这就是让你感到不舒服但又不知道怪谁的原因。

 

图:来自水印


4. 不安全类型的人总是抱怨一切都不够好

自卑的人总喜欢展示他们有的高标准。你可以把他们称为自以为优越的人,但是你看到他们装模作样越多,你越会觉得他们实际上比你好。也许你能猜到,他们所谓的高标准是维护他们的手段,不仅证明他们比其他人都好,也让他们让自己保持严厉的自我评价标准。

 

----


回到布鲁克斯的研究,显性自恋的一些表现可能的确对于树立信心有帮助。然而,随之而来的代价是让周围的人都变不自信了。友心人(微信号:yosumn)希望你能识别出展现优越感的人,认识到是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投射到了你身上,这对你远离自我怀疑或许有帮助。


真正的人生赢家总是有的,而上述解释你可以认为是一种没卵用的强行科普。真的没有用吗!?毕竟人生已经如此艰难,用心理学拆穿他人,能麻痹一下自己受创的心灵。



哦对了,记得点击阅读原文

利用心理学了解自己,这样才不会随便质疑自己。


- END -



本文由友心人出品,转载前请阅读友心人(微信号:yosumn)《点这里阅读转载须知》,如需加入白名单,请提供微信公众号ID。


作者 | Susan Krauss Whitbourne

Massachusetts Amherst 大学心理学教授,她的新书是《The Search for Fulfillment(寻找满足感的道路)》

翻译 | 青葙

编辑 | 何为



参考资料:

Brookes, J. (2015). The effect of overt and covert narcissism on self-esteem and self-efficacy beyond self-esteem. Personality And Individual Differences, 85172-175. doi:10.1016/j.paid.2015.05.013



独立思考 · 探索内心

友心人


回复这些关键词,可看文章:| 职场 | 职场压力 | 决策 | 

| 性取向 | 失恋 | 婚姻 | 假性亲密关系 | 母亲 | 亲子 | 欺凌 | 出轨 | 

| 友心影院 | 友问 | 小变 | 友分享 | 电影 | 友一推 | 

| 精神 | 失眠 | 正念 | 情绪调整 | 强迫症 | 精神病院 | 抑郁症 | 催眠 | 自闭症 | 

| 倾诉 | 幸福 | 活在当下 | 脸盲 | 游戏 | 视觉设计 | 犯罪心理学 |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